张金马:昔日贫困户,今日“社干部”
2020-05-04  来源: 未知

    吉日嘎朗图镇碱柜村位于杭锦旗北端,北与黄河相邻,南连库布其沙漠。张金马一家就生活在沙漠与黄河之间10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2015年,他一家养着20多只羊,60多亩耕地盐碱化严重,家里的两个孩子一个在读小学,一个马上就要读大学,不惑之年的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但苦于发展技能的缺失和发展动力的不足,日复一日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最艰难困苦的日子,留下的回忆也是最多的。回想起以前,张金马说,“当时一到快开学时候就为娃娃的学费发愁,我们大人咋也行了,苦了娃娃,总是心里难受。”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2015年2月19日,当天晚上,从不抽烟的张金马,在村支书家门前连续点了两根烟,纠结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到村支书家里详细了解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贫困户的识别标准。

  张金马心里盘算着,按照要求,他符合评定贫困户标准。回到家他和妻子商量后,第二天就填写了申请书,虽说当贫困户不是一种荣誉,但为了全家人能够过上不再紧巴的日子,这也是他的无奈之举。之后,通过一系列审查、评议等程序,张金马被识别为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

  确定了“身份”,有了政策扶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成为张金马、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地了解,结合脱贫攻坚政策,最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首先从住房上申请了政策支持,给他们家新建了住房,从以前的破旧土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实现了住房保障。同时又向教育局给两个孩子分别申请了助学金,解决了张金马一家为孩子学杂费发愁的事。”帮扶责任人、杭锦旗司法局局长史军说。

  “后来他们又帮助我申请了10只基础母羊,1只优质种公羊,新建了羊棚,弄好了养羊的基础设施,规划了靠发展养殖业脱贫的路子。”张金马说。由于之前家里羊圈陈旧,加上家里的20多只羊产羔率不高,养羊收益怎么也上不去。

  通过养殖品种更换,到了2016年底,新更换的母羊大多都下了双羔。张金马回忆到,“养了几十年羊,一直也没有什么起色,卖也卖不了几个钱,到头来一算账都不怎么赚钱,甚至是赔钱。”

  当看到新换的羊产羔能翻番,收入也翻番,张金马激动不已,这也使张金马看到了希望,改变了心态,增强了内生动力,鼓起了干劲。

  养殖发展有了起色,他又“乘胜追击”在种植上下起了功夫。以前家里的耕地,常年种植玉米、葵花,受到天气、市场行情的影响,收入支出基本持平。后来在帮扶责任人、产业发展指导员的指导帮助下,他调整种植结构,在盐碱化严重的20亩耕地上种起了甘草。

  “种植甘草效益比较好,优势在于受气候影响小,一般不受冰雹、霜冻的影响,而且也适宜在以前不宜种植玉米、葵花的盐碱地上种植。”史军说。

  “甘草一般是三年一收,每亩纯收入2400元到2700元左右。今年是我种的第三年,现在看着还有点细,我准备明年出。我估计纯收入能达到6万元。”张金马笑着说。

  为了不让自己闲着变成“嫌人”,农闲时候张金马还带着妻子打起了零工,“我们两口子一起打工,一年还能增加1万多元收入。”他说。

  人逢喜事精神爽。通过张金马自身的努力和帮扶责任人及时“帮一把”,2018年,张金马稳定脱贫,人均纯收入从不到2000元提高到了12000元。他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精神头也越来越足。“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党员干部的扶持帮助,就没有我们一家今天的好日子。”张金马时常向别人这样说。今年秋天大女儿也要大学毕业了,看着小康就在眼前,张金马总是充满动力。

  2020年初,社里选社长,张金马的改变村里人都看在眼里,他被社员选举为社长,昔日的贫困户成了今天的“社干部”。

  “总书记说过,好日子是自己奋斗出来。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想干、肯干、努力干,我们就会脱贫致富奔小康。”张金马说。(曹敦美 刘冬)

责编:董大正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