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挂念的青海玉树甘达村,现在这个样
2021-03-11  来源: 未知

“你讲到玉树啊,勾起了我的回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7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提到了一个村。他说:“灾后,我去玉树灾区,当时上到了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村子,那里破坏还是很严重的。”

总书记挂念的那个村子,就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甘达村。如今的甘达村秉承着安全、宜居、自然、功能配套、适应牧业村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山就势,重建为小组团式错落有致的藏族特色村落。这里面貌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大家共谋致富路,处处焕发着新生机。

面貌焕然一新的甘达村。杨焱鹏摄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位于玉树市结古镇的甘达村,所有房屋全部倒塌。时任甘达村党支部书记的叶青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饱含热泪:“就在我艰难地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后不久,无数的战士、干部好像从天而降,在各个地方展开了救援;一车又一车矿泉水、方便面、帐篷、棉衣等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灾区,无助的乡亲们看到了生的希望,都说恩人来了,我们有救了。”

2010年4月15日,一名消防战士在玉树县结古镇的地震废墟中搜寻幸存者。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震后20天,甘达村被列入第一批重建项目。2010年11月,一幢幢装好了窗框、防盗门,贴有保温板,采用抗震构造的新房子矗立在了原甘达村附近的山坡上,甘达村村民们顺利入住新居。“80平方米的新房,有客厅、卧室、仓库,地基很结实,墙很厚,也很暖和。”叶青激动地说。

甘达村村民的新居。杨焱鹏摄

住上新房子的甘达村村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开始谋划幸福新生活。甘达村的乡亲们说:“依靠双手,勤劳致富,是对党和政府,对恩人的最好回报。”

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甘达在不屈不挠的奋斗中重生,“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甘达模式”下,新甘达的小康之路正稳步向前。

甘达村产业户制作灯芯。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事处供图

2010年5月,甘达村组织成立了牧业合作社,以贫困户合股集中自主经营的方式,投入149.76万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超市、养殖基地、炒面加工坊、冷库基地、手工制衣作坊、喜宴大厅、宾馆……十余年间,合作社逐步扩大经营,并逐渐形成了靠区位优势、劳力优势和技能优势的模块式产业经营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生计问题,也让村集体和全体村民有了分红。2017年,甘达村310户1243人实现整体脱贫。

甘达村村民搬运分红所得米面等物资。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事处供图

如今,集体产业之一的“甘达村超市”更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超市。走进“甘达村超市”,各种零食饮料、生活用品、衣服鞋子应有尽有,还有很多牧民自己做的手工产品。“这些藏族服装、灯芯、牛绳,都是村民自己手工制作的,像灯芯和牛绳的原材料,村民就地取材,做好了以后由合作社收购售卖,冬天村民不能放牧的时候,在家做灯芯每人每个月就可以收入1300元。”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桑旦兰周介绍说,超市门前是通往玉树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和玉树市隆宝镇、哈秀乡的必经之路,周边的牧民和路上来往的商客都是超市的客源。

远近闻名的“甘达村超市”。人民视频 陈安阳摄

谋发展的路上,甘达村村民始终没有忘记肩负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责任。

甘达村处在澜沧江上源所在地,有280余处泉眼,流量较大的近50处,泉水汩汩最终汇入澜沧江。2013年,甘达村自行划分成23个环保小组,为每个泉眼建立了详细档案。就在这保护泉眼的一举一动之间,甘达村村民们深深意识到自己是保护生态最直接的受益人。

水源保护塔及甘达村远景。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事处供图

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甘达村“生态马帮”特色旅游项目应运而生。桑旦兰周说:“‘生态马帮’带游客体验牧民生活的同时,给游客讲解地道的牧民生活文化、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把生态保护融入每一个人心中。”

甘达村扎曲河畔度假村。图片来源于玉树发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甘达村的环保经,更是致富经。望得见山,看得到水,产业旺了,腰包鼓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甘达村已然成为一座崭新的产业发展新村落。“我们真心希望总书记能再来玉树看一看,到时我们再唱一支山歌给党听、给总书记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来自玉树的全国人大代表扎西多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同样也说出了20多万玉树人民的心声,表明了甘达村人民对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充满信心。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