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投放、就地堆肥、屋顶养花。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为二里庄社区购入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变“废”为“肥”,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种出屋顶花园。
清新的雏菊、热烈的月季、香气扑鼻的栀子花……沿着台阶走上学院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屋顶,一片空中花园跃入眼帘。花园里,几位身穿绿色“垃圾分类志愿者”马甲的居民正在忙碌,有的浇水,有的修剪,还有人在晾晒花肥。
“刚出炉的,晾上两天,干透了就能用。这不,今儿早刚收了一拨,大伙都领走了,就剩这几袋。”今年70岁的居民志愿者车振明一边干活一边给记者介绍。屋顶花园花架旁有一组不锈钢架子,挂着“厨余堆肥晾晒区”的牌子,车振明把刚从楼下抬上来的肥料摊开,平铺在上下两层的槽里。
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后院是一个小广场,周围包着绿地。屋后的一小片空地周围围起了木栅栏,中间安装了一台一人高的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我们叫它‘厨余中转站’。”二里庄社区党委书记魏立介绍。把菜叶子、水果皮之类的厨余垃圾投放进去,搅拌均匀后发酵,经过24小时,就变成肥料了。再晾晒48小时,就变成可以养花的营养土了。
理论上,这台机器一天可处理500斤厨余垃圾,目前,社区每周处理两次,一次约200斤,可晾晒出花肥30斤。不但屋顶花园用,还分给养花的居民,社区绿地养护也在用。
这里,还不是起始站。再往东,是二里庄社区的“垃圾分类驿站”,贴着墙的遮阳棚下放着蓝、绿、黑、红四色垃圾桶。就近的居民、菜市场、餐厅等单位,在这里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其中的厨余垃圾就地进了“厨余中转站”。
垃圾分类驿站旁边的宣传栏里,贴有“二里庄垃圾分类工作地图”,辖区的垃圾桶站分布情况标得一清二楚。住哪栋楼、最近的分类垃圾桶在哪儿,一望便知。地图下还印有“全国垃圾分类小程序”和“垃圾分类宝典”两个二维码,遇到不知道怎么分类的垃圾,一扫便知。
包括垃圾分类驿站、厨余垃圾终转站、屋顶花园,以及宣传栏、贴在地面上的垃圾分类飞行棋等,组成了露天的“二里庄社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这个小广场是居民最喜欢来的地方,在这里建厨余垃圾中转站、打造屋顶花园,不但能实实在在解决垃圾就地资源化问题,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宣传展示教育的作用,吸引居民都来了解、参与垃圾分类。”魏立表示。
下一步,学院路街道将因地制宜,为具备条件的社区安装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让更多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记者 于丽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海淀首个自动驾驶汽车停车场将投用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