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餐,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
2020-05-04  来源: 未知

德令哈美食汇广场,美食摊档前人们有序排队。 青海日报记者 马振东 摄

  门店消毒,员工测温,公筷公勺、分餐自取……恰逢“爱国卫生月”,记者走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餐饮行业、食堂场所发现,经历一场疫情后,“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明用餐习惯已经逐渐被广大市民认可,餐饮消费市场正逐步回暖向阳。

  分餐制成餐饮新“食尚”

  4月22日午饭时间,在德令哈商业步行街一家饭馆内,食客们自觉分桌吃饭,餐桌之间的间距隔开了用餐者的距离。除此之外,餐厅还配备了75%的酒精免洗消毒液。工作人员介绍,每天开门营业前,他们都要对店内进行消毒,对桌椅等可触碰位置进行全面消毒。

  虽然店内有8张餐桌,但中午时段,只开放4桌就餐。“顾客们也很体谅,吃饭时间很快,不耽误后面的顾客用餐。”开了七八年饭馆的马玉成凭着自己的手艺在这条街小有名气,每天中午排队的食客有很多。“不管有没有疫情,保障顾客的用餐安全都是我们的首要目的。”

  在柴达木中路一家餐馆,不仅张贴了“分餐、让文明健康的用餐方式惠及身边”的宣传标语,店铺还专门购置了餐具,以便于客人分餐使用。

  在格尔木东路一家酒店里,记者看到,各个就餐的房间里在配备公筷公勺的同时,还推行了分餐不分桌的就餐方式。

  “所谓的分餐不分桌,就是我们在上餐时在征求顾客同意的情况下,主动把大份的菜品分装在一人份的小碟子里,然后拼装在大的餐盘里,上桌后每位顾客端一份就行。”酒店负责人介绍,为避免部分顾客不习惯分餐的使用,饭店特意推出了这种分餐不分桌的新形式。这样就餐让顾客在同一餐桌上享受团聚时光的同时,还能吃得更加放心健康。

  疫情之下,不少上班族的就餐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记者走访德令哈部分企业时了解到,各家企业除了“分餐制”还严格执行“分时段进餐”,原本热闹的职工食堂虽然冷清了许多,却也安全了许多。还有不少人选择了“打包分餐”,餐食打包后,在各自工座享用。

  “感觉挺好的,可以避免人员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更安全。”

  公筷公勺成就餐“标配”

  “服务员,有公筷吗?”22日晚上,记者刚走进德令哈市巴音巷一家烤肉店,便看到一餐桌上围坐着几位用餐的顾客。其中一位女士向服务员提出提供公筷的要求,服务员立即拿来几双筷子。用餐完后,这位女士还将剩菜打包。“一家人出来吃饭,吃不完浪费,打包回去热一热还能再吃。”刘女士说,现在提倡节俭用餐,吃不完的一般会打包,使用公筷公勺防疫情,他们也从自身做起。

  “我这儿都是小隔间,没有大厅,基本上可以做到桌桌分餐制。”餐馆老板韩富民向记者介绍,结伴来店里吃饭的大都是家人或朋友,顾客基本上会根据需求来点餐,而店员也会提前告知顾客分量大小。若顾客需要使用公筷公勺,也会提供。最近提出使用公筷公勺的顾客相比以往有明显增加。

  “您好,分餐公筷自我国战国时代开始,一直流传到明末清初,是一种良好的就餐方式,为了各位顾客的饮食安全,我们特意为每位顾客都配备了两双筷子,金属的是公筷,木质的是自己用的。祝大家用餐开心。”4月23日中午,在德令哈市区长江南路一家酒店里,看到用餐的顾客都已就座,服务员在上菜前为大家普及了一堂“文明课”。

  记者注意到,酒店的显著位置有公筷公勺的宣传标语,就餐房间里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两套筷子和勺子,分别为公用的和自用的。

  “我们饭店一直都是为顾客准备两套筷子和勺子,我市近期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后,我们除了像以前一样在顾客座位前配备两套餐具,还会在每道菜品旁边配备一副筷子和一把勺子,方便顾客使用。”餐饮部经理介绍,顾客就餐时服务人员也会主动介绍公筷公勺的好处,这种做法也得到了许多顾客的支持。

  走访中记者看到,在市区大多餐厅、饭店里,公筷公勺已经成为餐桌的标配。使用公筷公勺这种健康文明的做法,开始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市民,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

  采访中,不少顾客都认为,餐桌上市民的一举一动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虽然现在提倡“分餐、公筷”,但是注重节约、禁烟等文明就餐的细节也不能忽视。

 
 
(责编:马建辉、杨阳)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